top of page

全台滿5000元免運|港澳及海外滿萬免運|加入會員,首購享95折優惠

寶石表面為何像鋪滿了「鑽石格子」?認識沒有桌面的「棋盤式切工」!♟️

  • 作家相片: Ryan Yu
    Ryan Yu
  • 6天前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
當你看到一顆寶石,它的表面沒有那個我們熟悉的大大的、平平的「檯面」(桌面),取而代之的,是數十個乃至上百個整齊排列的、閃閃發光的小格子,像一個精緻的棋盤,又像迪斯可舞廳裡的鏡面球… 這到底是什麼神奇的切工?🤔


別懷疑,你看到的就是一種風格非常獨特的「棋盤式切工 (Checkerboard Cut)」。


它最標誌性的特點,就是放棄了傳統切工中那個作為「窗戶」的大檯面,反而在整個寶石的冠部(上半部),鋪滿了方形或菱形的刻面。這種設計,創造出了一種非常與眾不同的光影效果。

ree

當「表面功夫」做足做滿

為什麼切磨師要這麼設計呢?這背後其實藏著非常聰明的「揚長避短」策略。

棋盤式切工的核心目的,是最大限度地增加寶石「表面」的閃爍感。那些密集的小格子,就像無數個微小的聚光燈,無論光線從哪個角度照過來,總有幾個格子能瞬間「亮起來」✨,然後又迅速「暗下去」,創造出一種波光粼粼、極具動感的視覺效果。


這種切工,簡直是為某些特定類型的寶石「量身打造」的!


想像一下,如果一顆寶石的顏色非常漂亮,但它的內部沒有那麼「乾淨」,或者因為材質本身的關係,火光和亮光不是它的強項(比如石榴石、煙水晶或某些有色玻璃)。這時,如果採用傳統的明亮式切工,那個大大的檯面就像一個放大鏡,很容易讓人看清楚它內部的所有小瑕疵。


但換上棋盤式切工就不同了!那些密集閃爍的格子,會瞬間抓住你的全部注意力,讓你的眼睛在它表面那些跳躍的光點上流連忘返,從而巧妙地「隱藏」或「弱化」了寶石內部的一些小缺點。這是一種非常高明的「視覺轉移」大法!🧠

ree

為「質感」而生的切工

可以說,棋盤式切工,是一種為「質感」和「表面光澤」而生的切工。

它不追求鑽石那種穿透性的、深邃的火彩,而是專注於創造一種覆蓋在整個寶石表面的、生動活潑的閃爍感。它讓寶石看起來水頭十足,光彩流動,充滿了時尚氣息。

所以,棋盤式切工並不是什麼「次等」的切法,而是一個充滿智慧的、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。它證明了在寶石的世界裡,沒有絕對的好與壞,只有最「適合」的選擇。懂得欣賞棋盤式切工,代表你已經開始懂得欣賞寶石的「個性美」了。


💬 你喜歡這種鋪滿小格子的棋盤式切工嗎?你覺得它用在哪種顏色的寶石上會最美?留言分享你的看法吧!👇

 
 
 

留言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