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全台滿5000元免運|港澳及海外滿萬免運|加入會員,首購享95折優惠

寶石上半身是鑽石,下半身是祖母綠?「混合切工」到底在混合什麼?🤔

  • 作家相片: Ryan Yu
    Ryan Yu
  • 10月29日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
當你拿起一顆橢圓形或枕形的彩色寶石,比如藍寶石或碧璽,仔細端詳它的切工時,你有沒有發現一個有趣的「混搭」現象?

它的上半部(冠部),常常被切磨成許多三角形和菱形的刻面,看起來閃閃發光,很像鑽石的切法。但它的下半部(亭部),卻是幾層長條形的、像樓梯一樣的平行刻面,這又是祖母綠切工的經典風格。

這不是切磨師切到一半突然改變主意了 😂,而是一種在彩色寶石世界裡,應用極其廣泛的實用主義設計哲學,叫做「混合切工 (Mixed Cut)」。

ree

當「閃亮」遇上「顯色」

為什麼要這樣「混搭」呢?答案是:為了「魚與熊掌兼得」!

切磨師這麼做,是為了在一顆寶石上,同時實現兩個最重要的目標:讓它夠閃,也要讓它的顏色夠美


寶石的上半部,也就是我們最常看到的「臉」,採用了類似鑽石的「明亮式切工 (Brilliant Cut)」。這種切工的設計,就是為了最大限度地增加寶石的「火光」與「閃光」✨。那些精心設計的三角形和菱形刻面,能讓光線在其中產生更多次的反射和色散,創造出活潑、靈動的閃爍感。


而寶石的下半部,也就是它的「屁股」,則採用了「階梯式切工 (Step Cut)」。這種由平行長刻面組成的切工,就像一個長長的、有深度的走廊。它能讓光線在寶石內部走更長的路,從而有更多的機會去吸收和展現這顆寶石最飽滿、最濃郁的顏色。簡單來說,它是一個「顯色」高手!🎨



一種聰明的「妥協」藝術

所以,「混合切工」就是一種極其聰明的「妥協」藝術。

切磨師通過這種設計,讓寶石的冠部負責「閃爍」,吸引你的眼球;讓亭部負責「顯色」,留住你的目光。它不像純粹的明亮式切工那樣,有時會因為切得太閃而讓顏色看起來變淡;也不像純粹的階梯式切工那樣,雖然顏色飽滿,但有時會顯得有點「呆」,不夠活潑。

這是一種為彩色寶石量身打造的、兼顧了美觀與物理特性的最佳解決方案之一。它完美地平衡了閃亮與色彩這兩大核心要素,讓寶石既有動態的魅力,又有靜態的底蘊。


下次當你欣賞一顆彩色寶石時,不妨也看看它的「上下半身」,是不是也藏著這種「混搭」的小心機。懂得看懂混合切工,代表你對寶石的審美,又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層次囉!


💬 你覺得對彩色寶石來說,「閃亮」和「顏色飽滿」,哪個更重要?留言分享你的看法吧!👇

 
 
 

留言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