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全台滿5000元免運|港澳及海外滿萬免運|加入會員,首購享95折優惠

光與雕刻的魔法 現代設計師的切磨創意

  • 作家相片: Ryan Yu
    Ryan Yu
  • 8月28日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
在寶石的世界裡,傳統的明亮式、階梯式切磨依舊是市場的主流,但越來越多設計師開始追求不同的表達方式。他們不再滿足於讓寶石「閃」得漂亮,而是希望每顆石頭能像藝術品一樣,帶著獨一無二的靈魂。

幻想切磨(Fantasy Cut)
幻想切磨(Fantasy Cut)

這股風潮中,最具代表性的就是「幻想切磨(Fantasy Cut)」。它由德國切磨大師 Bernd Munsteiner 推廣,在寶石背面甚至內部刻出弧線、溝槽或幾何紋路,讓光線在石頭裡折射成流動的光影。

這種切磨最適合透明度高的寶石,例如石英、黃水晶、藍寶石,因為它們能完整展現光線的旅程。


另一種受到矚目的,是上下兩面都磨成弧形的「雙蛋面」(怎麼感覺很像要打兩顆蛋?不是啦,原文叫Doublet Cabochon,不知道怎麼翻譯捏QQ),不同於傳統背面平坦的蛋面,雙面設計讓光線有更多進出的路徑,特別適合月光石、海藍寶、透輝石這類半透明寶石。


AIGS 的報告指出,它們在歐洲和東南亞的手工珠寶圈逐漸走紅,尤其受獨立設計師青睞。


如果說雙蛋面強調的是光的流動,那單純的蛋面(對,這個只打一顆蛋)則更著重於表面的細節。這類多見於玉髓、碧玉、翡翠等不透明寶石,雕刻上花卉、圖騰甚至抽象紋路,配合金屬鏤空座,能讓光影變化更具層次感。


而歷史悠久的浮雕(Relief)與內雕(Intaglio)則是另一種獨特的存在。從古羅馬的印章寶石到文藝復興時期的雙層瑪瑙,這種結合雕刻與寶石藝術的工藝,如今透過雷射與傳統刻刀的融合,甚至能在藍寶石或水晶的內層刻出極細膩的圖案。

浮雕(Relief)
浮雕(Relief)
內雕(Intaglio)
內雕(Intaglio)

對設計師來說,這些創意切磨是品牌識別度的延伸;對收藏家而言,它們不一定是滿足傳統「最高淨度、最大火彩」的寶石,但卻是能代表個人品味的獨一無二之選。


下次逛寶石展,不妨花點時間留意這些「不一樣的切磨」。它們或許沒有滿滿的傳統刻面光芒,卻擁有專屬的靈魂與故事,正等著遇見懂它們的人。


想讓手中的寶石變閃變漂亮?到珠寶庫找切磨狂人Ryan,喚醒每一顆天然寶石最深沉的美麗。

 
 
 

留言


bottom of page